-
戰事得勝後,激動萬分的步兵們,紛紛前去清點戰場。
他們在戰場上,從冇如此被人保護著,這一場大仗,步兵的損傷極少。
這些步兵們分成兩批,一批由人帶著去清點敵軍的屍首,用牛車拉到山溝裏填坑深埋。
另一批是自發去撿車弩發射出去的長箭。
這場戰事,最感激馮大將軍的人,便是這些步兵們。
這些步兵早做好了傷亡的準備,冇想到,他們居然毫髮無傷。
他們在撿長箭時,感慨道:“這一根要一兩多銀子呀。”
“我撿了幾十根了。”有人抱著從敵人屍首裏才拔出來的血箭,一臉的笑容。
“我撿了怕有百十來根了吧。”有位大漢憨笑著,他臉上笑起來全是褶子,每一道褶子裏,都閃著欣慰的光亮。
有些老兵默默上前,從年輕的步兵手接過一抱長箭,他們將長箭堆在一處,認真的用乾布擦拭著箭上的血跡。
這個長箭製作特別,箭身有三尺來長,前麵的三角鐵尖箭頭就有五寸長,殺傷威力十分大,中了一支這樣的長箭,幾乎是貫穿人身,極少有人能活下來。
製作這樣的箭頭很耗工時,所以,一支箭的費用在一兩銀子左右。
儘管,馮怡下了令,“撿長箭的將士,按十根一兩銀子付銀。”
她是想,這樣能省一些製長箭的費用,也能補貼一下將士的經費。
可是,這些步兵冇有一個人用這些長箭去換銀子。
他們都說:“這些長箭救了我們的命,我們怎麼可能再去換銀子。”
“大將軍自己掏出百萬兩銀子,爲保我們的性命,下令讓匠人高價趕戰車,造長箭,我們怎麼能要銀子。”
雖然朝廷存的戰車不少,但考慮到戰場用量大,損耗高。
馮怡自己拿了上百萬兩銀子,令王宣去召匠人們日夜趕工,儘全力多做一些戰車和長箭出來。
馮怡還了一道令:“以後,如果有人研發出新的兵器,以應對遼人騎兵,賞重金若乾。”
接下來,有不少匠人紛紛上報王宣:“王大人,請轉告大將軍,小的打算做鋼地刺,專針對馬匹。”
“王大人,請轉告大將軍,小的做出了鐵炸球,炸開能讓馬匹受傷受驚……”有個長得圓滾滾的王鐵匠,手上拿著個鐵球跑來尋王宣。
王宣很好奇,跑去觀了鐵炸球的威力後,對那個像大火鐵爆竹的玩物讚不絕口,“好好,就是放的時候有些危險。”
那東西像個小西瓜,長長的導繩,點燃扔在馬堆裏,炸開後,會爆出很多的小鐵珠。
那些小鐵珠會讓戰馬受傷,從而驚嚇亂跑。
王宣當場就拍了,“造,有多少要多少,你開個價。”
王鐵匠興奮地道:“王大人,這個球造價高,一個得二三十兩銀子,還有工費。小的不賺銀子,隻要戰事結束後,以後大軍能大量採用,一個鐵球讓我賺一兩銀子就成。”
“行,這事本大人可向你承諾,屬於你獨家所有。”王宣拍板,還爲他這鐵球取了個名字,“霹靂炸球。”
王鐵匠喜得抱著球回去,叫人趕造霹靂炸球。
自此,在商人們的刻意宣傳之下,“馮大將軍重賞研出的新兵器,隻要是針對遼大軍騎兵的,就可以用於大軍。”
朝廷內外的匠人們紛紛響應起來,一家不行,就幾家聯手,大家儘全力想著如今打造出威力無比的兵器,來剋製遼人騎兵。
大軍們見馮大將軍費儘全力,爲大軍改造兵器,無人不感動。
兵器的強大,這意味著騎兵和步兵的傷亡會大大減少。
將士們不怕上戰場,也不怕流血犧牲,但是能少受傷不犧牲當然是最好。
畢竟,將士們都有父母妻兒要養。
連武堅也積極參與進來,他帶著幾個兒子四處想辦法。
最後得了一位農戶的指點,“養毒蛇。馬最怕那東西。”
武堅一拍人,“成,這個太簡單,讓我們的農戶除了種糧食就養毒蛇,費用我們全包了。”
“好呀,大掌櫃。”農戶們也很歡喜,這樣一來,他們的收入也增加不少。
武堅甚至還成立了專收毒蟲的隊,對他們道:“要是戰事起,你們就立刻去捉毒蟲,我給銀子。”
“是,大掌櫃。”
武堅前來給馮怡送商戶捐的銀子,“大將軍,這是京城外的近萬商戶們捐的幾百萬銀子,還有十萬袋的銀草、幾萬頭生畜,另有各種乾餅喫食,治傷藥材。”
“太感謝了。”馮怡十萬感動,她笑道,“麻煩武掌櫃向各位商戶們,轉達我深深的謝意。”
“不敢,大將軍。”武堅道,“有國纔有家呀。”
武堅交了銀票,定下由寧廣義帶兵去接收糧草和藥材等東西,再分發到京城外的幾處駐軍。
馮怡又讓寧廣義給了武堅一大筆銀子,“這是建南門營地購買東西的銀子,武掌櫃拿去給那些商人和匠人。”
南門駐守的那些從夷州來的大軍,由京城所有的匠人們,在最快的時間,用最快的速度,趕建了營房。
建營房所用的泥沙磚瓦,全得了武堅相助,他的那些船,前往各地來來回回運送東西。
武堅接過將銀票的布袋子,笑道:“這是不是太多了。”
“多了還好,就怕少了,讓你賠進去不少。”馮怡也笑道。
“不少不少。”武堅忙擺手。
他又纔對馮怡提起:“大將軍,小的也尋到了一樣可克遼人騎兵的大殺器。”
馮怡好奇地問:“是什麼?”
“毒蟲。”武堅笑道,“到時您帶大軍去滅大遼時,小的派專人送到戰場去。”
馮怡想著那場麵就不由打了一個寒顫,“武掌櫃好辦法。”
“哈哈,隻要能克遼人的騎兵就好。”武堅得意地笑道。
所有人皆是這樣想的:你遼人不是依仗著騎軍凶猛無敵嗎?我隻要破了你們的騎軍的威力,那你們遼人就等著丟命。
胡捷和胡敏兄妹私下一研究,做出了一個大殺器,效果如何還不得知,他們又無法拿人或者畜生試用。
“小娃,我們先別說出去,等去殺遼人時,再拿出來試用。”
“成,兄長。”
戰事結束後,各大駐軍爲將士們發放了銀兩、糧肉和新衣,安排了輪換的人員。
大家都在開始準備著過年的事情,但心裏都知道,過完年,大將軍會帶著大軍,前去攻打遼國。
人們心中都默默期待著,大將軍馮氏帶著軍消滅遼人,爲皇上皇後報仇血恨。
到時,大將軍馮氏再建立一個新朝,大家能重新開始過上好日子。
這些人知道馮氏的計劃,也是中書門下的官員們,在丞相的示意下,刻意在外宣傳。-